企业信用概念是什么,真正的企业诚信指的是什么
1,真正的企业诚信指的是什么
2,什么是企业信用工程
3,我想问下什么是信用
1,真正的企业诚信指的是什么
真正的企业诚信必须是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手段相一致,为了谋取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真正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样才能公正、合理的对待一切利益相关者;这样才具有全心全意为用户、为他人服务的一片诚心;这样才能无私无畏正确处理一切事宜。 那么,这时候,企业有没有其自身的利益呢?如果社会上所有的企业能做到上述定义的那种诚信的话,那么,企业不需要谋求自身的利益,因为这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但是,在一个以谋取自身利益为动力机制的社会中,即使是以谋取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也必须以谋求自身的利益为前提,因为,如果不考虑自身的利益,该企业就不可能存在,企业不存在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又何从谈起? 在目前的条件下,虽然所有的企业都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和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两者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是完全不同的。惟有后者,才发自内心的要求社会具有科学公正的游戏规则和良好的经营环境,才希望所有企业都能诚实经营、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影响他们,这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企业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诚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信,分开来说的话: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证据。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2,什么是企业信用工程
企业信用是包裹三要素、六指标与企业征信的原则!企业信用三要素 企业信用要素主要包括: 1. 企业市场信用 企业市场信用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市场名誉,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因素。企业市场信誉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该企业在消费者和与其经营管理相关部门对其的认可度。企业信誉包括企业的市场美誉度,企业的产品质量评价,企业领导人的能力评价等等。 2. 企业的银行信用等级 企业信用表现最充分的地方是企业的资本融资信誉,银行为了规避贷款风险对每一个企业的资信能力进行相关的评估,通过具体的量化标准得出该企业的资信信誉等级,来确定是否发放贷款。银行的信用评价包括许多内容,相对比较客观,是对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信用评定。 3. 企业组织信用 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班子的设置是否合理。 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及履历、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员工的素质以及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等等。 企业信用六指标 1 机构设立信用: 1.1 资本金是否真正到位 1.2 企业是否依照会计法、统计法、税法进行审计、统计和纳税登记 1.3 是否定期进行工商年检 2 企业整体管理素质信用: 2.1 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信誉 2.2 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持有人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3 企业商业及经营管理信用: 3.1 是否严格履行商业合同(含按期偿还贷款) 3.2 是否被起诉或存在其它纠纷5分 3.3 是否按期提交各种资料(项目计划书、财务报表等) 4 财务及资金信用: 4.1 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4.2 企业财务制度是否健全 4.3 是否按期偿付租金,分红派息 4.4 是否按期交纳各项费用 4.5 企业资产质量及企业自有资金比例 5 技术信用: 5.1 是否自我拥有知识产权或技术符合国家知识产权法律 5.2 企业的创新能力 5.3 企业产品的创新程度 6 道德信用: 6.1 提交的各项资料(留学生身份证明、毕业证书等)是否真实 6.2 商业往来中是否蓄意欺诈 企业征信的原则 企业征信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有名的征信公司的优势不仅在于征信水平,而且在于因其征信的公正而得到公众的信赖。美国著名的征信公司--标准普尔公司曾经降低过其母公司McGram-Hill公司发行CP的信用等级,1929年对克莱斯公司和福特公司的级别进行审查时,也顶住压力断然实行降等。遵守原则不仅是征信的需要,也是征信公司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中国尚未完善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征信中坚持原则,不仅对于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建立健全的信用机制,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征信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真实性原则: 在征信过程中,必须保障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的真实、准确,采取一定的方法核实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的真实性。 一致性原则: 所采用的基础数据、指标口径、评估方法、标准要前后一致。 独立性原则: 征信人员在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不能受征信对象及其它外来因素的影响,要根据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独立做出评判,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客观、公正、公平地实施征信。 稳健性原则: 在征信和对征信结果的分析过程中,下结论要谨慎,特别是在定性指标打分时,要谨慎给分。在分析时,对影响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要准确指出,对企业某些指标的极端情况要做深入分析。3,我想问下什么是信用
“信用”,在《辞海》上的解释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 中国历来是信义之邦,在古代,上有管束皇帝的“君无戏言”,下有约束草民的“言必信,行必果”。信用是二元主体或多元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需要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狭义地讲,信用指建立在对受信人在特定的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受信人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然而时止今日,很多专家们指出,我国目前仍是“非征信国家”,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滞后,呈现出严重的供需双重不足的局面。 现在,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同时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他们增强法制观念,树立企业信誉、提高产品品牌意识,致力于打造“信用产品”。信用评价将为这样的企业提供一个检测自己、展示自我的公开平台。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社会无信不稳。 这个基本的市场规则在今天更为凸现。陷入信用危机中的企业是绝对没有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双重冲击下,企业组织和核心资源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知识和信用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虽然不准确,但是简单的说就是你个人的无形价值所谓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 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人所心悦诚服。要有信用,信人也要信己。人人有信能使自己和他人的独立自尊得以实现。 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年轻人不因一点小事而失去信用,因为是人生开头时期,留下一道小小的伤疤,“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正如伊索寓言--《狼来了》告诉了我们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信用是指我们过去的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它还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 在《新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中,对信用的解释是:“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度,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 《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信用(Credit),指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 《货币银行学》对信用的解释是:“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后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信用”这个词已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可能是人类认识中最为复杂、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一些事物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在所有的这些事物中,没有哪一件比信用更加古怪,更加微妙;信用从来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依赖于期望与担心这样一些感情;信用常常不用争取而自行出现,又总是无缘无故地消失;而且信用一旦丧失,就很难完全恢复……信用非常类似于,而且在很多场合就如同是,人们靠管理国家的才智以及战场上的勇猛和指挥才能赢得的声誉与名望。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杰出优异的船长,会因为一些倒霉的偶然事件,一时失误或运气不佳而名誉受污,失去众人的爱戴,但是只要他有卓越的才能、真正的本领,名誉迟早是会恢复的。同样,信用虽然会暂时黯然失色,在困境中挣扎,但是只要它有可靠而坚实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恢复。”对信用的真正含义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在通常意义上,我们至少可以从4个角度来理解“信用”。 从伦理道德层面看:信用主要是指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践约”行为。 从法律层面来看:《民法通则》中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的原则”;《合同法》中要求“当事人对他人诚实不欺,讲求信用、恪守诺言,并且在合同的内容、意义及适用等方面产生纠纷时要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来解释合同”。 从经济学层面看: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其承诺的基础上,用契约关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 如何理解信用的概念? 答案:(1)信用是与商品货币关系联系的经济范畴,它起源于商品赊购赊销,商品赊购赊销、货币借贷均可以看作是信用活动; (2)国内不同学者对信用的定义尽管稍有差异,但都来源于马克思的相关论述,马克思将信用解释为“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 (3)“信用”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可能具有不同涵义。与经济活动有直接联系的信用范畴定义为:信用是以信任为基础,以货币、商品、服务或有价证券为对象,以契约关系(成文的或者不成文的)为载体,以偿还为条件的独特的价值运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