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百科

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含义,个人可支配收入如何计算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税费后的余额。它是可以由个人消费者或家庭自由控制的金额。正常情况下,可支配个人收入分为以下三部分:(1)用于个人消费支出的收入;(2)个人储蓄,包括储蓄存款和现金;(三)其他可支配收入,如各种债券、股票、应收应付账款、个人增值商品等。

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为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扣除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房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和支付给政府的非商业费用(统称为非税收入)后的个人收入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者支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经常被用来指人均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不够准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的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自由消费的收入。

它包括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根据收入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四项:工资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包括养老金或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贴、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资金、经常性捐赠和补偿、医疗费用报销、家庭间支助收入、该家庭非居民成员寄回的收入等。

从国家层面,一般统计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的富裕程度。

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

根据官方数据,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万亿元,离万亿大关只有一步之遥。众所周知,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但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即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不能判断一个地区居民的财富,而人均收入比国内生产总值更可靠。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以自由使用的收入,是居民可以使用的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所以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居民的富裕程度,是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消费支出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它经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包括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居民的总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国民。

以上即是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全部内容。